1949-1979
- 1956年,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了“科学技术发展十二年规划”,标志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开始。
- 随后十年动乱,中国计算机和数据库的研究基本停滞成为空白。
- 70年代末,关系型数据库的概念刚刚兴起,1975年微软成立,1977年 Oracle 成立(70年代是美国的黄金年代)。OLTP 联机交易处理也称为面向交易的处理过程让数据库变得重要起来,也就是说计算机不但承担的是结果的纯计算,现在要实时承担交易过程和结果记录。
1979-1989
1977年,中国人民大学萨师煊教授和王珊教授编著《数据库系统概论》,并召开数据库年会。
80年代,中美正式建交,中国信息技术建设开始和世界开始接轨。自动化还没上马,信息化更是难寻踪迹,在数据库的研发和投入上,靠的是零星的科研力量和资金。这个时期,产、学、研是三条平行线。
1989-1999
- 80年代以研究所和大学为主的国家投入,那么在90年代产出这样几家国产数据库公司
1999-2009
90年代,改革开放掀起的热潮,开始了外资和中国市场合作的黄金十年,外资在我国空前发展阶段,Oracle 和 DB2 横扫市场所有产品。在中国数据库公司刚刚成立想开发产品追赶 Oracle 的时候,市场的需求已经迸发出来,国产产品接不住,所以市场就是 Oracle 的天下了。这样出现了死循环:
- 产品初期需要不断的试错和验证的机会。
- 客户没有时间和办法陪着试错和成长。
- 没有客户,生态就更差,更没有办法进行产品的投入和迭代。
2009-2019
互联网崛起的这十年,国内数据库厂商:
去IOE:IBM 小型机、Oracle 数据库、EMC 存储设备
取代品:X86 服务器、MySQL 数据库、分布式存储
IBM大型机:IBM Z系列,目前市场无性能相当替代品,国家民生、银行电信等关键核心业务
小型机:UNIX 服务器,IBM 的 POWER 处理器 + AIX 操作系统,RAS(Reliability, Availability,Serviceability 高可靠性、高可用性、高服务性)特性。解决方案从处理器到平台、操作系统、中间件,再到应用软件,都出于自家门下。好处就是各层次之间能有一个较好的优化和配合,让用户在从采购到部署、再到应用和维护的过程中无需自己太过操心。反过来说,这种模式使得用户容易被厂商锁定,后续IT系统采购、维护和应用,全部处于被垄断后的弱势地位,采购后的维护和更新也只能被动接受。
x86 服务器:成本低、易扩展、易维护更新
- ARM 架构:广泛适用于移动端,优点是低功耗。
- x86 架构:广泛用于 PC 端,便宜、易扩展、易集成第三方软件。
中国 IT 信息技术的崛起
国内工业级应用软件发展
服务器演进